走進基層,走進福音禾場
在台灣,「基層」通常指的是那些職業地位較低、收入不高、在政治上缺乏話語權,教育程度相對偏低的群體。正是這些人,成為了耶穌心中所關懷的「福音禾場」。
台灣基督信仰的傳播已超過 150 年,然而基督徒人口比例僅約7%,且多數集中在所謂「高端階層」。佔台灣 80% 人口的廣大基層群體,信主比例卻低於 1%。換句話說,1000 位基層人中,僅有 5 人是基督徒。
基督徒在週日自由進出教會參加禮拜時,正是基層勞動者辛勤工作的時刻:他們在賣場、餐飲、服務業、工地等工作崗位上,為生活打拼。此外,基層人群也包括無家可歸的街友、孤單的長者、身心障礙者等無法自立的社會邊緣人。
許多基層朋友雖然曾決志信主,但卻很難持續進入教會。原因何在?因為教會氛圍對他們來說並不親切,多數教會的成員多為中產階級及高知識份子,使基層民眾覺得教會「不屬於自己」,對基督信仰產生高不可攀的印象,甚至認為教會與他們無關。
此外,教會內常見的奉獻需求、衣著要求等,無形中讓一些人望而卻步。這些因素使那些常見於廟宇拜拜、抽菸嚼檳榔、甚至是低收入、生活較困苦的基層民眾,往往多年徘徊在教會門外,無法融入其中。
教會在高端族群的成功拓展,讓「城市復興」的假象籠罩著整個教會思維,漸漸使教會失去對基層民眾的屬靈負擔。某種程度上,教會像是隱於象牙塔,雖高舉福音的旗幟,卻忽略了眼前最需福音的廣大基層禾場。
但這樣的現狀並不是神的心意!因為「基層民眾」在台灣是最大的禾場。
耶穌呼召我們去「使萬民做主門徒」,教會的大使命就是走入基層群體中,了解他們的生活困境,建立信任與關係。無論他們是工人、服務人員、街友、弱勢家庭,都應該是我們牧養的對象。
要讓福音扎根於基層,讓人感受到上帝的愛無遠弗屆,正如聖經所言,「義人的道路如同黎明的光,越照越明」(箴4:1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