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台幣 25 元蓋的禮拜堂
1944 年,賴炳桐牧師來到北港服事,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。戰後,賴牧師成功為教會爭取到了一片 700 坪、原屬於日本佛寺的土地,卻沒足夠的經費改建為禮拜堂。在百業待興、物資是相當的匱乏,人們的錢袋裡也僅能零星攢些「磅子」(當時的舊台幣)。
為了籌建教堂,賴牧師多次探訪地方民情,思索「募款」之道。出乎意料的是,他發現北港鎮最富有的地方竟然是道教聖地「朝天宮」。然而,道教與基督教並非僅僅是不同信仰,而屬於彼此對立的異教背景,這樣「募款」就會更加困難重重!
朝天宮的主委王吟貴先生是北港的名門望族,家境富裕,為人仁厚,其夫人是北港仕紳曾席珍之女。二戰結束後,王家在北港興建了一棟洋樓。賴牧師每次經過門前,心中默禱:「上帝啊,願祢引領這戶人家來聆聽道理,這必將對北港的福音傳播帶來深遠的影響。」
王吟貴先生博學多才,中學就讀於當時的頂尖日本子弟學校(今台南二中),隨後以優異成績保送台北高等學校(今台北師範大學),當時僅有 3% 的台灣學生能進入此校。之後,王先生赴日本留學,進入京都帝國大學修讀經濟系,學成返台後,當選為北港朝天宮主委,同時兼任北港鎮農會會長。
王先生頓時明白了這番話的含義,並向賴牧師解釋道:「朝天宮內部通過募款贊助的可能性不大,不如你就到我們北港鎮農會去借錢,我來協助你找保證人。」由於僅有股東資格者才能申請貸款,賴牧師便以 500 元購入 50 股成為股東。最終,賴牧師於 1947 年 (民國 36年) 順利向北港鎮農會貸得 100 萬元舊台幣,把壯麗的教堂蓋了起來。禮拜堂建成後,白牆紅瓦,絲毫不遜色於北港的公會堂(地方民眾聚會辦活動的大型會館)。
1949 年 (民國 38 年),台灣物價飛漲,舊台幣一直眨值,國民政府為了整頓當時瘋狂的通貨膨脹,下令實施【舊台幣4萬圓兌換新台幣1元】的改幣政策!令全台多數家庭遭受財務重創。因此,北港基督長老教會事後只拿了新台幣 25 元,去農會就把貸款給還清了。
生活中有好多的事情看似難如登天,但是當你看到這個活生生的見證時,馬上可以想到經上記著:耶穌看著他們說:「在人,這是不能的,在神,凡事都能。」
在我們的生命當中,上帝會在特別的時間、特別的人,交給你去關心他、愛他、傳福音給他。開始禱告吧!因為你就是神心中那位祂所喜悅的兒女,你的生命終將有更多美好的事情要被成就!
羅馬書8:28
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