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節-團聚的節日

感恩節(Thanksgiving)在美國是個闔家相聚的重要節日,類似於華人除夕團圓的概念,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人固定慶祝感恩節的日子。

美國的感恩節是怎麼來的呢?

在西元 1620 年,一群清教徒 (Pilgrims) 帶著他們的家庭,乘著五月花號船 (The Mayflower)來到現在麻薩諸塞州 (當時還只是英格蘭移民地)的普利茅斯,尋找宗教自由的新天地。

他們約有大人和小孩共一百多人,在 11 月份時登上新大陸,旅途的勞頓已經讓他們身心俱疲,而且到了一個和以前生活完全不一樣的新環境,又是冰天雪地的冬天,他們沒有足夠的食物過冬,也沒有合適的避寒處所,種種的不適應讓他們之中不少人失去生命。

剩下的人好不容易挨過冬天,到了春天正愁不知該如何在此開始生活時,住在附近的美洲原住民印地安人,熱情地教這些新移民種美洲的特產-玉米,這是在歐洲大陸所不曾見的主食,另外也教他們如何狩獵和捕魚。印地安人將種植各式穀物、打獵與捕魚的技巧,友善地傳授給清教徒,在這些新移民在印地安人的幫助下,並經過辛勤努力之後,成功讓他們收獲了豐厚的南瓜、玉米、大麥、豆子,不再挨餓。

除了感謝上天賜給他們一年衣食無虞,為了感謝印地安人雪中送炭的情誼,清教徒舉辦了一場盛宴,邀請印地安人們參加,印地安人也準備鹿肉、烤雞、魚、草莓等食物一同歡慶,這就是第一個感恩節。

雖然之後的人都會在秋收後慶祝感恩節,但一直都沒有固定的日子。1789年9月28日,美國首屆聯邦國會通過決議,要求美國總統設立一天的感恩節假期,讓全國人民齊聚歡慶,時任美國總統華盛頓(George Washington)便提議將感恩節定在11月26日。

之後,感恩節的日期隨著不同總統上任而有差異。直到1863年,時任美國總統林肯(Abraham Lincoln)發表宣言,將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。之後感恩節的日期也經過幾次變動,最後直到 1941 才經過國會通過,每年 11 月第 4 個星期四的為國訂感恩節假日。

感恩節為什麼要吃火雞?

由於早年印地安人的豐收慶典是以野生火雞為主食,加上火雞體型大、易於烘烤且方便全家人分食的特性,因此成為家家戶戶感恩節餐桌上必備的佳餚。此外,烤南瓜派、玉米、馬鈴薯泥、蔓越莓果醬等,也是經典的感恩節美食,均衍生自從前栽種的作物,有感恩穀物收穫豐富的意涵。

一家團聚的日子

每個家庭都會為了感恩節,之前就開始忙碌採購了,除了要準備豐盛的大餐之外,也要準備一些感恩節的裝飾,像是小型的南瓜和彩色玉米,就是很應景的裝飾物。很多家庭在感恩節當天早上會先上教堂,接著回到家裡從中午或下午就開始享用豐盛的火雞大餐。

除了家人團聚話家常之外,還有個重要活動就是-大家一起觀賞美式足球比賽。到了晚餐時分如果肚子餓,就把剩下來的火雞肉做成三明治,或是用火雞肉做成火雞肉派,或是把 Stuffing 和火雞肉做成烤菜,這也是把一隻大火雞吃光的其他方法。

美國總統赦免火雞

每年感恩節都有不少火雞被端上桌、吃下肚,為了放過火雞,美國發展出「總統赦免火雞」的儀式,吸引全球關注,究竟該年是哪兩隻幸運的火雞免於被宰殺的命運。據傳這項習俗的起源,與當年美國總統林肯抵擋不住兒子的懇求有關,最終林肯決定把本來要吃掉的火雞留下來當寵物養,甚至命名為Jack。1989年,老布希總統(George H.W. Bush)在白宮公開赦免火雞,讓牠們可以不必成為桌上菜餚,而是被飼養至終老,這項赦免儀式自此成為美國的慣例。